咖啡包装的基础知识教你看懂咖啡包装
时间: 2024-04-11 09:06:39 | 作者: 安博体育网页版
买咖啡永远是件极富挑战的事情,如果读不懂咖啡包装上的信息,想要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高品质咖啡简直比登天还难。
今天,就让我来教你如何读懂咖啡包装,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信息来找到对自己最合适的完美咖啡。
首先,我要说的第一点是:咖啡包装没有一定之规。目前尚无任何法律对咖啡的包装方法和标准作出明确界定,也就是说厂家们想怎么包就怎么包!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品牌越大,包装上的产品信息就越少;公司越小,产品的信息反而越多。我们对那些大公司统一化烘焙的咖啡不感兴趣,我们只想喝高品质、小批量烘焙的精品咖啡,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读懂包装上密密麻麻的那些字!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些有关咖啡包装的基础常识。
在下一篇的文章中,我将深入为大家一起分析如何通过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以下内容仅为个人经验之谈,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欢迎讨论!
常见的包装信息 1.品牌名称:很显然,所有公司都会把自己的品牌名称印在包装上。品牌是我们最终选择咖啡的重要依据,但要记住,并不是牌子越大(比如星巴克),咖啡的品质就越好。有时选小品牌的豆子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2.产地、拼配或单品:这一条是我们对咖啡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咖啡产地标识与红酒非常类似,包装上通常印有明显的原产地名称,虽然一些传统的产地标识并不准确,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产自苏门答腊的咖啡通常草本植物类味道浓,口味辛辣,口感浓厚。除产地以外,“拼配”咖啡通常口味恒定,其品质经得起时间考验;“单品”咖啡口味独特,但品质的稳定性不如拼配咖啡。
3.整粒咖啡或咖啡粉:无需过多解释。如果你自己有磨豆机,那就买整粒咖啡豆;假如没有,你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磨好的咖啡粉。自己研磨咖啡能够最大限度上保证咖啡的新鲜程度,提前磨好的咖啡粉,其味道或品质多少会有些许流失。在购买咖啡粉时,要注意咖啡的研磨程度是否与你的冲泡设备相匹配。
4.重量:也无需解释太多,行业内部对咖啡包装重量有一定的标准。在过去(仅限美国),袋装咖啡的重量通常为16盎司(454克),但现在多数厂家大部分会选择12盎司、10盎司、8盎司,甚至4盎司的包装,通过重量,你可以推测出咖啡的品质与价值。通常情况下,微批量烘焙的精品烘焙商生产的袋装咖啡重量都较小,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咖啡的价值很高,品质很好,这种咖啡值得你仔细品味。
5.烘焙日期: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烘焙日期是决定咖啡品质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对此我表示部分赞同。在我看来,除烘焙日期以外,咖啡的包装日期同等重要,如果烘焙商将烘焙好的咖啡放在未经密封的包装里储存,咖啡同样会加速变质。理想状态下,烘焙商应用热和的密封包装袋储藏咖啡,咖啡的绝佳保质期通常在2-5周;再加上单项透气孔,咖啡的保质期还可延长至数月时间。我们的原则是:咖啡越新鲜越好,因此在购买咖啡时一定要注意包装上的烘焙日期。许多大品牌的厂家会在包装上印上“最佳品鉴日期”的字样,不要被其所迷惑,咖啡的真正烘焙日期通常在“最佳品鉴日期”的半年或1年之前。
6.用途(滴滤或意式浓缩):有时咖啡的包装上会标示出咖啡的用途。在过去,大部分人在家喝的都是滴滤咖啡,因此厂家有时会刻意标示出“意式浓缩”字样,供消费者们参考。如今,精品咖啡已摒弃了过去统一化的烘焙模式,无论是“滴滤”还是“意式浓缩”,你都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口味喜好来选择冲泡方式。
7.烘焙程度:我个人觉得,简单地用“轻度”、“中度”、“深度”几个字来描述咖啡的烘焙程度既不恰当,也不准确。我们印象中的“深度”烘焙咖啡烟熏味浓,口味更重,苦味更足,但造成以上口味的因素有很多,咱们不可以以“深度”一词一言以蔽之。目前行业内部对烘焙程度的界定非常笼统,且标准并不统一,一个企业的“轻度”烘焙的咖啡有可能与另一个企业“深度”烘焙咖啡烘焙程度相仿,因此在这里我要强调烘焙程度仅能用于粗略参考,请最好还是不要依据包装上标示的烘焙程度做出选择。
8.口味特征:相比别的信息,业内对于“口味特征”的标准更是难以统一,有些简单易懂,例如“巧克力味”、“坚果味”、“水果味”等;有些则云里雾里,例如“黑醋栗奶油酱味”或“面团味”,尤其是对于口味独特的单品咖啡来讲,想要把咖啡的味道描述得既准确、又直观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口味特征的描述,我个人感觉很少有人会依据包装上的文字去品尝咖啡。的确,有些特征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烘焙商们也是绞尽脑汁想出这些词儿的,但大部分消费者们真正在乎的是咖啡的品牌是否可信。因此我建议厂家们应当设立两套不同的口味描述系统,一套专对于业内人士,一套则面向普通消费者,以简洁明了的词汇来帮他们做出选择,同时提高他们的咖啡体验。 记得怎么样?现在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从这个包装上,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到咖啡的产地、重量和口味特征等一系列信息。图中为标识的别的信息,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再做阐述。 我没有拍包装的正面,以避免打广告之嫌。有些厂家的包装信息更多,有些则更少,因此我们肯定要能从有限的信息当中挑选出具有参考价值的部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买咖啡永远是件极富挑战的事情,如果读不懂咖啡包装上的信息,想要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高品质咖啡简直比登天还难。
今天,就让我来教你如何读懂咖啡包装,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信息来找到对自己最合适的完美咖啡。
首先,我要说的第一点是:咖啡包装没有一定之规。目前尚无任何法律对咖啡的包装方法和标准作出明确界定,也就是说厂家们想怎么包就怎么包!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品牌越大,包装上的产品信息就越少;公司越小,产品的信息反而越多。我们对那些大公司统一化烘焙的咖啡不感兴趣,我们只想喝高品质、小批量烘焙的精品咖啡,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读懂包装上密密麻麻的那些字!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些有关咖啡包装的基础常识。
在下一篇的文章中,我将深入为大家一起分析如何通过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以下内容仅为个人经验之谈,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欢迎讨论!
常见的包装信息 1.品牌名称:很显然,所有公司都会把自己的品牌名称印在包装上。品牌是我们最终选择咖啡的重要依据,但要记住,并不是牌子越大(比如星巴克),咖啡的品质就越好。有时选小品牌的豆子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2.产地、拼配或单品:这一条是我们对咖啡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咖啡产地标识与红酒非常类似,包装上通常印有明显的原产地名称,虽然一些传统的产地标识并不准确,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产自苏门答腊的咖啡通常草本植物类味道浓,口味辛辣,口感浓厚。除产地以外,“拼配”咖啡通常口味恒定,其品质经得起时间考验;“单品”咖啡口味独特,但品质的稳定性不如拼配咖啡。
3.整粒咖啡或咖啡粉:无需过多解释。如果你自己有磨豆机,那就买整粒咖啡豆;假如没有,你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磨好的咖啡粉。自己研磨咖啡能够最大限度上保证咖啡的新鲜程度,提前磨好的咖啡粉,其味道或品质多少会有些许流失。在购买咖啡粉时,要注意咖啡的研磨程度是否与你的冲泡设备相匹配。
4.重量:也无需解释太多,行业内部对咖啡包装重量有一定的标准。在过去(仅限美国),袋装咖啡的重量通常为16盎司(454克),但现在多数厂家大部分会选择12盎司、10盎司、8盎司,甚至4盎司的包装,通过重量,你可以推测出咖啡的品质与价值。通常情况下,微批量烘焙的精品烘焙商生产的袋装咖啡重量都较小,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咖啡的价值很高,品质很好,这种咖啡值得你仔细品味。
5.烘焙日期: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烘焙日期是决定咖啡品质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对此我表示部分赞同。在我看来,除烘焙日期以外,咖啡的包装日期同等重要,如果烘焙商将烘焙好的咖啡放在未经密封的包装里储存,咖啡同样会加速变质。理想状态下,烘焙商应用热和的密封包装袋储藏咖啡,咖啡的绝佳保质期通常在2-5周;再加上单项透气孔,咖啡的保质期还可延长至数月时间。我们的原则是:咖啡越新鲜越好,因此在购买咖啡时一定要注意包装上的烘焙日期。许多大品牌的厂家会在包装上印上“最佳品鉴日期”的字样,不要被其所迷惑,咖啡的真正烘焙日期通常在“最佳品鉴日期”的半年或1年之前。
6.用途(滴滤或意式浓缩):有时咖啡的包装上会标示出咖啡的用途。在过去,大部分人在家喝的都是滴滤咖啡,因此厂家有时会刻意标示出“意式浓缩”字样,供消费者们参考。如今,精品咖啡已摒弃了过去统一化的烘焙模式,无论是“滴滤”还是“意式浓缩”,你都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口味喜好来选择冲泡方式。
7.烘焙程度:我个人觉得,简单地用“轻度”、“中度”、“深度”几个字来描述咖啡的烘焙程度既不恰当,也不准确。我们印象中的“深度”烘焙咖啡烟熏味浓,口味更重,苦味更足,但造成以上口味的因素有很多,咱们不可以以“深度”一词一言以蔽之。目前行业内部对烘焙程度的界定非常笼统,且标准并不统一,一个企业的“轻度”烘焙的咖啡有可能与另一个企业“深度”烘焙咖啡烘焙程度相仿,因此在这里我要强调烘焙程度仅能用于粗略参考,请最好还是不要依据包装上标示的烘焙程度做出选择。
8.口味特征:相比别的信息,业内对于“口味特征”的标准更是难以统一,有些简单易懂,例如“巧克力味”、“坚果味”、“水果味”等;有些则云里雾里,例如“黑醋栗奶油酱味”或“面团味”,尤其是对于口味独特的单品咖啡来讲,想要把咖啡的味道描述得既准确、又直观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口味特征的描述,我个人感觉很少有人会依据包装上的文字去品尝咖啡。的确,有些特征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烘焙商们也是绞尽脑汁想出这些词儿的,但大部分消费者们真正在乎的是咖啡的品牌是否可信。因此我建议厂家们应当设立两套不同的口味描述系统,一套专对于业内人士,一套则面向普通消费者,以简洁明了的词汇来帮他们做出选择,同时提高他们的咖啡体验。 记得怎么样?现在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从这个包装上,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到咖啡的产地、重量和口味特征等一系列信息。图中为标识的别的信息,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再做阐述。 我没有拍包装的正面,以避免打广告之嫌。有些厂家的包装信息更多,有些则更少,因此我们肯定要能从有限的信息当中挑选出具有参考价值的部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