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时间: 2024-06-21 17:29:30 | 作者: 画册精装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翻开世界植被类型图,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陆地被荒漠和稀树草原所覆盖,而在中国西南,云南西双版纳因为拥有热带雨林ECO,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这条“回归沙漠带”上。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拥有北回归沙漠带上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ECO,是关系到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片仅占全国五百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庇护着全国四分之一的野生动物,五分之一的高等植物物种资源。
如今,西双版纳全力开展雨林保护、雨林修复,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不断探索,擦亮“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去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并在人类的悉心照拂下平安回归原栖息地,让这些“陆地巨无霸”和它们的家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北移南归的象群从2021年12月9日回到原栖息地后,就一直稳定活动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几乎整个冬天都在森林里,时不时还会进入野象谷饮水、洗沙浴。”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说,据监测分析,回“老家”后,象群状态良好,未见异常,3头小象也胖了一圈,“可以说,保护区水源、食物充足。”
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非法猎杀、栖息地减少等原因,亚洲象数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值得高兴的是,通过多年的保护,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多头。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也是维持森林ECO的“工程师”。这些庞然大物在雨林中穿行,为其他小型动物开辟出一条条“高速路”。象群踩踏、撞倒部分植物,会让茂密的雨林打开林窗,让阳光能够透过高大乔木的树冠,为林下的植物创造生存空间;一些植物的种子可以附着在大象的皮肤上,或藏在其粪便中,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大象离不开森林,森林也离不开大象。”郭贤明说,保护热带雨林和保护大象,二者相辅相成。
然而,就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未曾发现热带雨林地区的指示物种龙脑香科植物,中国曾被国际学界认为是“没有热带雨林分布”的国家。
1975年7月,盛夏雨季,一支植物考察小分队深入西双版纳东部热带丛林中。随行马匹上放着考察工具,队员们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背着干粮徒步前行……
在经历了塌方、瘴气以及迷路的重重考验后,团队到达人迹罕至的一条沟谷边,发现了一望无际的高大树冠群落。植物研究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罕见的热带雨林树种。经过团队仔细研究后,确认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龙脑香科植物。
望天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傣语名为“埋岗转”,意为“仰头看天才能看到树顶”。一棵70岁的望天树高达50多米,个别的甚至高达80多米。
“谁说中华无热带,大好河山满金银。”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谈起往事精神矍铄,他介绍,国际上要证明一个地区是热带雨林地区,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龙脑香科植物大量个体自然分布存在;二是龙脑香科植物在该森林群落中应该形成优势林,能实现自然世代更替。
望天树的发现,为中国热带雨林的存在提供了关键的证据。除了亚洲象、望天树外,这块“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还庇护着鼷鹿、蜂猴等野生动物750余种,版纳青梅、白旗兜兰等高等植物5000余种。
由于喜马拉雅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西双版纳的东、北、西三面高的特殊地形地貌,造就了特殊的热带湿润气候,也造就了这颗“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资源丰富,同时也是茶叶和橡胶种植的重点区域。雨林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跨境保护难度大、橡胶林和茶园等经济作物挤占雨林空间等。
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郑艺介绍,近年来,西双版纳严厉打击种植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出台巩固种茶毁林整治成果“十条”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十严禁”,加大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和违法犯罪跨区域联合打击力度,探索全民共保共享、公众公益参与、跨州跨境跨流域保护新路径。
西双版纳居住着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热带雨林及其动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识别、利用和保护森林的过程中,产生了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紧邻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创建的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ECO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传承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智慧,当地村民和保护管理者探索出“社区共管”的路子,村民参与到保护中来,并在保护中受益。
“朱蕉可以治胃痛、海船能清火解毒……”曼点村村民岩叫家房前屋后都种着政府扶持种植的传统傣药,他说:“这些植物既美观又能入药,有小病小痛随手拿来就能用。”
此外,政府扶持在橡胶林下套种大叶千斤拔、萝芙木,在村寨、公路周边种植土沉香、降香黄檀等,还在村里成立傣医药保护小组,将村集体约50亩天然林划为村寨“药用植物保护地”。村民们收入得到相应提高,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更高了。当地群众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与管理部门一道,成为这片动植物王国的守护者。
全民参与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向群防联护转变,动物栖息地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修复转变,种群巡护从以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相结合转变,珍稀濒危物种从收容救护向繁育放归转变,野生动物肇事处理从单一补偿向防补并举转变,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
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州1.9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森林覆盖率达81.3%,生态红线%,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2%。“绿色成了西双版纳的底色,生态成了西双版纳的本色,保护成了西双版纳的特色。”郑艺说。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几乎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雨林孤岛化等问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说,雨林守护着万千物种,守护稀缺的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受地理、气候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西双版纳的生态系统具有集丰富性、特有性与敏感性、脆弱性于一体的特点。虽然西双版纳有热带雨林分布,但并非所有植被都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其组成部分且呈片状分布。
西双版纳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同一区域不同生境类型之间有较大差异,不利于物种种群的增长和扩散;虽然拥有非常良好的物种分化和新种形成条件,但种群小且数量少,物种有可能会出现濒危或灭绝;ECO空间小,容易形成高度特化和小变幅的系统组分与结构,抗干扰能力较弱。
杨永平说,以热带雨林为主的生态系统,同一区域内不一样的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度高,一旦局部生态遭到破坏,将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亚洲象)国家公园规划建设为契机,做好生态修复的大文章,慢慢的变成了雨林保护管理者和科研专家达成的共识。在此共识下,西双版纳计划整合已建各类保护地,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依照雨林自然生境修复雨林,最大限度实现热带雨林ECO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构建生态廊道,提高雨林连通性。
“林下还草木,沟谷还雨林湿地。”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科科长刘绍雄说,西双版纳正在实施雨林保护、修复和回归三大行动,针对橡胶和茶叶等传统支柱产业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物种单一、病虫害严重以及对雨林产生影响的问题,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54.3万亩茶园和橡胶园的生态修复,进行茶园森林化修复和生物多样性胶园建设。同时,对现有超海拔、超坡度、超范围的低产低效橡胶园退出并改种生态效益较高的其他混交林。
“雨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政府主导逐渐转向全民参与是未来可持续保护的关键,也是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关键。”杨永平说,最早通过政府设立保护区,划清明确的边界来严格实行“抢救性保护”,现在转入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方式的“恢复式保护”,未来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全民护航的局面。
“最终走向人与雨林的和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他说。 新华社昆明3月21日电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王仁宏)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稿在新建住宅电梯设置、集中绿地面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做详细规定。…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2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保健食品标志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要求,保健食品标志为依法经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的专有标志,保健食品最小销售包装应当标注保健食品标志。…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翻开世界植被类型图,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陆地被荒漠和稀树草原所覆盖,而在中国西南,云南西双版纳因为拥有热带雨林ECO,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这条“回归沙漠带”上。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拥有北回归沙漠带上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ECO,是关系到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片仅占全国五百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庇护着全国四分之一的野生动物,五分之一的高等植物物种资源。
如今,西双版纳全力开展雨林保护、雨林修复,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不断探索,擦亮“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去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并在人类的悉心照拂下平安回归原栖息地,让这些“陆地巨无霸”和它们的家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北移南归的象群从2021年12月9日回到原栖息地后,就一直稳定活动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几乎整个冬天都在森林里,时不时还会进入野象谷饮水、洗沙浴。”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说,据监测分析,回“老家”后,象群状态良好,未见异常,3头小象也胖了一圈,“可以说,保护区水源、食物充足。”
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非法猎杀、栖息地减少等原因,亚洲象数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值得高兴的是,通过多年的保护,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多头。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也是维持森林ECO的“工程师”。这些庞然大物在雨林中穿行,为其他小型动物开辟出一条条“高速路”。象群踩踏、撞倒部分植物,会让茂密的雨林打开林窗,让阳光能够透过高大乔木的树冠,为林下的植物创造生存空间;一些植物的种子可以附着在大象的皮肤上,或藏在其粪便中,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大象离不开森林,森林也离不开大象。”郭贤明说,保护热带雨林和保护大象,二者相辅相成。
然而,就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未曾发现热带雨林地区的指示物种龙脑香科植物,中国曾被国际学界认为是“没有热带雨林分布”的国家。
1975年7月,盛夏雨季,一支植物考察小分队深入西双版纳东部热带丛林中。随行马匹上放着考察工具,队员们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背着干粮徒步前行……
在经历了塌方、瘴气以及迷路的重重考验后,团队到达人迹罕至的一条沟谷边,发现了一望无际的高大树冠群落。植物研究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罕见的热带雨林树种。经过团队仔细研究后,确认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龙脑香科植物。
望天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傣语名为“埋岗转”,意为“仰头看天才能看到树顶”。一棵70岁的望天树高达50多米,个别的甚至高达80多米。
“谁说中华无热带,大好河山满金银。”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谈起往事精神矍铄,他介绍,国际上要证明一个地区是热带雨林地区,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龙脑香科植物大量个体自然分布存在;二是龙脑香科植物在该森林群落中应该形成优势林,能实现自然世代更替。
望天树的发现,为中国热带雨林的存在提供了关键的证据。除了亚洲象、望天树外,这块“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还庇护着鼷鹿、蜂猴等野生动物750余种,版纳青梅、白旗兜兰等高等植物5000余种。
由于喜马拉雅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西双版纳的东、北、西三面高的特殊地形地貌,造就了特殊的热带湿润气候,也造就了这颗“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资源丰富,同时也是茶叶和橡胶种植的重点区域。雨林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跨境保护难度大、橡胶林和茶园等经济作物挤占雨林空间等。
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郑艺介绍,近年来,西双版纳严厉打击种植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出台巩固种茶毁林整治成果“十条”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十严禁”,加大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和违法犯罪跨区域联合打击力度,探索全民共保共享、公众公益参与、跨州跨境跨流域保护新路径。
西双版纳居住着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热带雨林及其动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识别、利用和保护森林的过程中,产生了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紧邻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创建的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ECO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传承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智慧,当地村民和保护管理者探索出“社区共管”的路子,村民参与到保护中来,并在保护中受益。
“朱蕉可以治胃痛、海船能清火解毒……”曼点村村民岩叫家房前屋后都种着政府扶持种植的传统傣药,他说:“这些植物既美观又能入药,有小病小痛随手拿来就能用。”
此外,政府扶持在橡胶林下套种大叶千斤拔、萝芙木,在村寨、公路周边种植土沉香、降香黄檀等,还在村里成立傣医药保护小组,将村集体约50亩天然林划为村寨“药用植物保护地”。村民们收入得到相应提高,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更高了。当地群众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与管理部门一道,成为这片动植物王国的守护者。
全民参与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向群防联护转变,动物栖息地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修复转变,种群巡护从以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相结合转变,珍稀濒危物种从收容救护向繁育放归转变,野生动物肇事处理从单一补偿向防补并举转变,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
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州1.9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森林覆盖率达81.3%,生态红线%,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2%。“绿色成了西双版纳的底色,生态成了西双版纳的本色,保护成了西双版纳的特色。”郑艺说。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几乎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雨林孤岛化等问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说,雨林守护着万千物种,守护稀缺的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受地理、气候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西双版纳的生态系统具有集丰富性、特有性与敏感性、脆弱性于一体的特点。虽然西双版纳有热带雨林分布,但并非所有植被都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其组成部分且呈片状分布。
西双版纳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同一区域不同生境类型之间有较大差异,不利于物种种群的增长和扩散;虽然拥有非常良好的物种分化和新种形成条件,但种群小且数量少,物种有可能会出现濒危或灭绝;ECO空间小,容易形成高度特化和小变幅的系统组分与结构,抗干扰能力较弱。
杨永平说,以热带雨林为主的生态系统,同一区域内不一样的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度高,一旦局部生态遭到破坏,将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亚洲象)国家公园规划建设为契机,做好生态修复的大文章,慢慢的变成了雨林保护管理者和科研专家达成的共识。在此共识下,西双版纳计划整合已建各类保护地,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依照雨林自然生境修复雨林,最大限度实现热带雨林ECO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构建生态廊道,提高雨林连通性。
“林下还草木,沟谷还雨林湿地。”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科科长刘绍雄说,西双版纳正在实施雨林保护、修复和回归三大行动,针对橡胶和茶叶等传统支柱产业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物种单一、病虫害严重以及对雨林产生影响的问题,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54.3万亩茶园和橡胶园的生态修复,进行茶园森林化修复和生物多样性胶园建设。同时,对现有超海拔、超坡度、超范围的低产低效橡胶园退出并改种生态效益较高的其他混交林。
“雨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政府主导逐渐转向全民参与是未来可持续保护的关键,也是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关键。”杨永平说,最早通过政府设立保护区,划清明确的边界来严格实行“抢救性保护”,现在转入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方式的“恢复式保护”,未来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全民护航的局面。
“最终走向人与雨林的和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他说。 新华社昆明3月21日电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王仁宏)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稿在新建住宅电梯设置、集中绿地面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方面做详细规定。…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2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保健食品标志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要求,保健食品标志为依法经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的专有标志,保健食品最小销售包装应当标注保健食品标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