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文化旅游深层次地融合的“兴安实践”
时间: 2024-06-18 02:57:59 | 作者: 画册精装
这里历史悠远长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零陵县,治今兴安县界首附近。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始名兴安,取“兴旺安定”之意。有灵渠、古严关、乳洞岩、秦城遗址及众多的汉晋古墓群。
这里地形独特。华南第一峰“猫儿山”雄峙五岭,“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形成湘江北去、漓水南流的奇观,长江与珠江水系在这里“牵手”,自古以来就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
这里山水秀丽,“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是清代诗人袁枚对广西兴安县的赞美。
这里彪炳千秋。2000多年前,秦始皇征百越、筑灵渠、通河海,让兴安“南连海域、北达中原”,谱写了中华民族大统一的炫丽华章;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过湘江、、话转折,万里长征筑通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得益于天工之美、人工之奇、山水之秀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近年来,兴安县将文化和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满足市民和游客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全景兴安、全域旅游”的思路为指导,全力打造“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大旅游格局,形成了文化旅游深层次地融合的“兴安实践”。2019年1-11月份,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929.94万人次,同比增长26.6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53亿元,同比增长35.51%。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通航,全长36.4公里,沟通湘江和漓江,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工运河,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秦代三大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农田面积6.5万亩,受益人口5.9万多人。
2018年8月14日,兴安灵渠正式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修缮保护灵渠。从2016年起,该县投资数亿元全方面实施灵渠保护修缮、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同时完成以秦文化为主题的秦始皇铜像广场、马援广场、秦兵广场等,旨在打造一个以灵渠为中心、以湘江为主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核心区。
建造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该馆是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设施,采用多种先进展陈手段进行展示,分为开山凿渠、千秋伟业、漓湘风韵、情系灵渠四大单元。既有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又有大型浮雕、绘画、场景和声光影像多媒体展示,系统全面地展示了灵渠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价值。
灵渠展示中心还展陈了兴安县自远古到民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各类珍贵文物300多件及历史资料,以及新石器时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兴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脉络。
据悉,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是广西县级博物馆中最好的一个,从2019年9月底开馆至11月底,共接待游客78656人次。
修建广西首条绿道。2013年,兴安县沿着灵渠修建了广西首条绿道,成了骑行爱好者、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停车场、公共厕所、旅游服务点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灵渠全域生态旅游带不断形成。
围绕灵渠,近年来,兴安县积极探索“旅游+水利”和“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对漓江上游流域沿岸72个村屯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引导群众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打造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县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民居旅游示范带11条,民居旅游示范村4个。
85年前的冬天,红军在湘江边上进行了长征途中最激烈、最悲壮的一仗。留下了红军堂、光华铺阻击战旧址、红军标语楼等遗迹。
1995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落成。该纪念碑园是首批百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该县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修缮和建成了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湘江战役纪念公园园区面积得到拓展;三官堂、红军街、红军标语楼、红军墓等遗址得到修缮;老山界红色旅游标志性建筑设施得到完善。
在2019年湘江战役牺牲红军烈士遗骸搜集安葬活动中,兴安县在5个乡镇新修建了16个纪念设施;对原有的湘江战役烈士纪念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在光华铺阻击战旧址举行了烈士遗骸入殓仪式;在远离县城的金石、漠川等地修筑了纪念墓碑……这些新的纪念地标,形成网格化红色地图,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阵地。
借助于桂北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兴安县创新推出了集培训、体验、实践于一体的“兴安红色培训模式”,吸引了区内外一大批党员干部前来学习。
与此同时,由兴安、全州、灌阳、资源、龙胜5县组成的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挂牌成立,5县联动发展,共建共享,对湘江战役红军途经的路线等进行旅游线路串联和包装,桂北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
在今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全国各地前来参加“游动湘江,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翻越老山界,走好长征路”两大红色主题活动的人员已超过100万人次。
统计数字显示,2019年1—11月,兴安县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98.7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红色旅游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17.2%。
目前该县已打响了以湘江战役纪念公园和遗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今后将继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以红军长征走过的线路为轴,以沿线重要遗址为点来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带动沿线的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真正开始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国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兴安县榜上有名。
兴安县以此为契机,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全县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积极地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努力打造全域旅游兴安典范。并以旅游业全面发展为带动,逐步推动文化、农业、服务业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形成了点、线、面的全新旅游观光带,带动农民发展旅游致富。
该县兴安镇源江村委地理位置偏僻,但境内有摩天岭大峡谷、冰川瀑布,2015年以来,随着绿色风电项目不断推进,源江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逐渐显现,大量游客纷至沓来。2018年,该村65名贫困人口通过参与开办4家农家乐、种植生态蔬菜及水果、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源江村委周家园村也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019年以来,源江村接待旅游人数已达3.5万余人,创收近68万元。
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层峦叠翠,美景如画,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处于猫儿山脚下的华江瑶族乡高寨村,到处可见干净整洁又各具特色的民宿楼房。每到节假日,这里一宿难求。当地群众过上了扛着犁耙耕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生活。
该县严关镇江西坪村,当地群众充分的利用灵渠水资源,对村庄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改造。并对村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打造出米酒、米粉、米糍粑“三米驿站”旅游新品牌。村民还在周围建起了果蔬采摘体验区、花卉观赏区、生态停车场等,由此带来的旅游收入年年攀升。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中,兴安县新建了兴资高速、改造兴阳公路等一批旅游交通路网300多公里。目前,灵渠、猫儿山、乐满地、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秦家大院等县内景区、景点均实现了水泥路或沥青路面硬化;开通了兴安至南宁“桂林兴安·灵渠号”始发动车和乐满地、猫儿山旅游专线月,正式启用了兴安高铁站游客服务中心;以旅游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开展网上预订、移动支付、景区地图导览、自助式导游等智慧旅游一体化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需求……
兴安县领导表示,该县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优质旅游服务产品为目标,做好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坚持“补齐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盖”,快速推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同时,将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市场秩序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市民和游客打造更为贴心、舒心和安心的文化旅游环境,让文化旅游深层次地融合的“兴安实践”文化增活力、旅游添魅力,让农民的钱包更加鼓起来。(刘倩、赵时斌、杨长波)
这里历史悠远长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零陵县,治今兴安县界首附近。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始名兴安,取“兴旺安定”之意。有灵渠、古严关、乳洞岩、秦城遗址及众多的汉晋古墓群。
这里地形独特。华南第一峰“猫儿山”雄峙五岭,“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形成湘江北去、漓水南流的奇观,长江与珠江水系在这里“牵手”,自古以来就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
这里山水秀丽,“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是清代诗人袁枚对广西兴安县的赞美。
这里彪炳千秋。2000多年前,秦始皇征百越、筑灵渠、通河海,让兴安“南连海域、北达中原”,谱写了中华民族大统一的炫丽华章;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过湘江、、话转折,万里长征筑通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得益于天工之美、人工之奇、山水之秀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近年来,兴安县将文化和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满足市民和游客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全景兴安、全域旅游”的思路为指导,全力打造“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大旅游格局,形成了文化旅游深层次地融合的“兴安实践”。2019年1-11月份,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929.94万人次,同比增长26.6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53亿元,同比增长35.51%。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通航,全长36.4公里,沟通湘江和漓江,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工运河,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秦代三大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农田面积6.5万亩,受益人口5.9万多人。
2018年8月14日,兴安灵渠正式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修缮保护灵渠。从2016年起,该县投资数亿元全方面实施灵渠保护修缮、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同时完成以秦文化为主题的秦始皇铜像广场、马援广场、秦兵广场等,旨在打造一个以灵渠为中心、以湘江为主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核心区。
建造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该馆是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设施,采用多种先进展陈手段进行展示,分为开山凿渠、千秋伟业、漓湘风韵、情系灵渠四大单元。既有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又有大型浮雕、绘画、场景和声光影像多媒体展示,系统全面地展示了灵渠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价值。
灵渠展示中心还展陈了兴安县自远古到民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瓷器等各类珍贵文物300多件及历史资料,以及新石器时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兴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脉络。
据悉,灵渠展示中心(兴安博物馆)是广西县级博物馆中最好的一个,从2019年9月底开馆至11月底,共接待游客78656人次。
修建广西首条绿道。2013年,兴安县沿着灵渠修建了广西首条绿道,成了骑行爱好者、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停车场、公共厕所、旅游服务点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灵渠全域生态旅游带不断形成。
围绕灵渠,近年来,兴安县积极探索“旅游+水利”和“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对漓江上游流域沿岸72个村屯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引导群众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打造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县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民居旅游示范带11条,民居旅游示范村4个。
85年前的冬天,红军在湘江边上进行了长征途中最激烈、最悲壮的一仗。留下了红军堂、光华铺阻击战旧址、红军标语楼等遗迹。
1995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落成。该纪念碑园是首批百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该县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修缮和建成了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湘江战役纪念公园园区面积得到拓展;三官堂、红军街、红军标语楼、红军墓等遗址得到修缮;老山界红色旅游标志性建筑设施得到完善。
在2019年湘江战役牺牲红军烈士遗骸搜集安葬活动中,兴安县在5个乡镇新修建了16个纪念设施;对原有的湘江战役烈士纪念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在光华铺阻击战旧址举行了烈士遗骸入殓仪式;在远离县城的金石、漠川等地修筑了纪念墓碑……这些新的纪念地标,形成网格化红色地图,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阵地。
借助于桂北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兴安县创新推出了集培训、体验、实践于一体的“兴安红色培训模式”,吸引了区内外一大批党员干部前来学习。
与此同时,由兴安、全州、灌阳、资源、龙胜5县组成的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挂牌成立,5县联动发展,共建共享,对湘江战役红军途经的路线等进行旅游线路串联和包装,桂北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
在今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全国各地前来参加“游动湘江,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翻越老山界,走好长征路”两大红色主题活动的人员已超过100万人次。
统计数字显示,2019年1—11月,兴安县红色旅游接待游客498.7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红色旅游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17.2%。
目前该县已打响了以湘江战役纪念公园和遗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今后将继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以红军长征走过的线路为轴,以沿线重要遗址为点来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带动沿线的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
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真正开始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国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兴安县榜上有名。
兴安县以此为契机,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全县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积极地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努力打造全域旅游兴安典范。并以旅游业全面发展为带动,逐步推动文化、农业、服务业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形成了点、线、面的全新旅游观光带,带动农民发展旅游致富。
该县兴安镇源江村委地理位置偏僻,但境内有摩天岭大峡谷、冰川瀑布,2015年以来,随着绿色风电项目不断推进,源江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逐渐显现,大量游客纷至沓来。2018年,该村65名贫困人口通过参与开办4家农家乐、种植生态蔬菜及水果、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源江村委周家园村也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019年以来,源江村接待旅游人数已达3.5万余人,创收近68万元。
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层峦叠翠,美景如画,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处于猫儿山脚下的华江瑶族乡高寨村,到处可见干净整洁又各具特色的民宿楼房。每到节假日,这里一宿难求。当地群众过上了扛着犁耙耕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生活。
该县严关镇江西坪村,当地群众充分的利用灵渠水资源,对村庄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改造。并对村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打造出米酒、米粉、米糍粑“三米驿站”旅游新品牌。村民还在周围建起了果蔬采摘体验区、花卉观赏区、生态停车场等,由此带来的旅游收入年年攀升。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活动中,兴安县新建了兴资高速、改造兴阳公路等一批旅游交通路网300多公里。目前,灵渠、猫儿山、乐满地、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秦家大院等县内景区、景点均实现了水泥路或沥青路面硬化;开通了兴安至南宁“桂林兴安·灵渠号”始发动车和乐满地、猫儿山旅游专线月,正式启用了兴安高铁站游客服务中心;以旅游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开展网上预订、移动支付、景区地图导览、自助式导游等智慧旅游一体化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需求……
兴安县领导表示,该县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优质旅游服务产品为目标,做好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坚持“补齐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盖”,快速推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同时,将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市场秩序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为市民和游客打造更为贴心、舒心和安心的文化旅游环境,让文化旅游深层次地融合的“兴安实践”文化增活力、旅游添魅力,让农民的钱包更加鼓起来。(刘倩、赵时斌、杨长波)
------分隔线----------------------------